近日,市民刘先生向烛火新闻反映,他在淘宝买了一款超高清运动摄像机,标注内存卡是128G的,实际可用容量仅为116G。
刘先生为了骑行拍摄买了这款内存是128G的摄像机,插卡后却发现,实际可用容量远低于标称值。
“我满以为能获得128G的存储空间,结果可用的只有116G,感觉像是被‘坑’了。”刘先生说。
据了解,内存卡实际可用容量与标称容量存在差异并非个例,多位消费者表示自己遇到了内存卡“容量缩水”现象。
对此,客服称,主要是由于内存卡制造商和操作系统对容量的计算方式不同,制造商通常采用十进制计算,即1GB=1000MB;而操作系统则采用二进制计算,1GB=1024MB,这就导致了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内存卡容量会低于标称值。
此外,内存卡本身的固件、文件系统以及用于管理和纠错的部分空间也会占用一定容量,使得用户实际可用空间减少。虽然这种容量差异在行业内被认为是正常现象,但不少消费者认为商家在销售时应明确告知,避免误导消费者。
据了解,目前内存卡行业对于容量标注并无统一标准,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,要求厂商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中,清晰标注实际可用容量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同时,消费者在购买内存卡时,也应仔细了解产品参数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。
记者:庄文伟
责编:李佳明
审核:代宝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