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系统总结了车前草的功效,指出其有“导小肠热,止暑湿泻痢”;并记载了北宋欧阳修用单味车前子治愈痢疾的案例,验证其“利小便而不伤正气”的特性。
宋代赵溍在《养疴漫笔》中记载了车前草与凤尾草配伍的喉痹治疗验方,通过外涂患处促使吐痰,快速缓解症状,体现了其解毒凉血的功效。
唐代诗人张籍在《答韦开州寄车前子》一诗中提到车前子治疗眼疾的典故,反映了其在文人墨客中的医药文化影响。
《中国药典》记载:车前草是车前科植物车前(Plantago asiatica L)或平车前(Plantago depressa Willd)的干燥全草;其味甘性寒,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,其功能清热利尿,祛痰,凉血,解毒。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、热淋涩痛、暑湿泻痢、痰热咳嗽、痈肿疮毒、吐血衄血。可以煎汤,也可捣汁服用,也可以捣碎外敷患处。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车前草含熊果酸、β-谷甾醇、桃叶珊瑚苷、车前草苷等。其能利尿排石:促进钠、氯排泄,增加尿量,缓解输尿管痉挛; 抗菌抗炎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;祛痰止咳:缓解支气管痉挛,增加气管分泌物,促进痰液排出。
车前草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,在清热利尿、明目护肝、止咳祛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。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养生用法:
一、清热利尿类
1.车前草薏苡仁祛湿汤
材料:车前草干品10克、炒薏苡仁30克、陈皮5克、瘦肉或排骨半斤。
做法:瘦肉或排骨焯水后,加入材料同煮约40分钟,加适量盐调味后食用。
功效:健脾祛湿,可缓解湿热、暑湿泻痢。
2.车前草绿豆汤
材料:鲜车前草30克、绿豆50克、陈皮3克。
做法:绿豆先煮至起沙,后加入车前草、陈皮,煮2分钟,加适量冰糖调味。
功效:清热降火,缓解咽喉肿痛及湿热尿少。
3.车前草茶
材料:鲜车前草30克。
做法:沸水冲泡或煎煮后代茶饮。
功效:利尿通淋,辅助降尿酸,适用于痛风及泌尿系统感染。
二、明目护肝类
1.车前草猪肝汤
材料:鲜车前草30克、猪肝250克。
做法:猪肝切片与车前草同煮,加盐调味。
功效:养肝明目,改善视力模糊及干涩。
2.凉拌车前草
材料:鲜车前草适量、蒜末、香油、生抽、香醋等。
做法:车前草焯水后过凉水,沥干,加入适量蒜末、生抽、香油、香醋调味。
功效:清肝火,缓解目赤肿痛。
三、止咳祛痰类
1.车前草西瓜粥
材料:鲜车前草50克、大米100克、西瓜瓤200克。
做法:车前草煎汁后与大米煮粥,加入西瓜瓤调味。
功效:清热化痰,适用于咽痛、肺热咳嗽、痰多黏稠。
2.车前草蜂蜜饮
材料:鲜车前草叶芽60克、蜂蜜适量。
做法:鲜车前草破壁机捣汁后加适量凉开水、蜂蜜调服,每日1次。
功效:稀释痰液,缓解支气管炎。
四、痛风调理专方
1.车前草杜仲茶
材料:车前草10克、杜仲15克、土茯苓30克。
做法:沸水冲泡饮用,每日1剂。
功效:补肝肾、促尿酸排泄,适合肝肾亏虚型痛风。
2.车前草金钱草茶
材料:车前草15克、金钱草20克。
做法:煎煮或泡茶饮用。
功效:协同利尿排酸,减少尿酸结晶沉积。
车前草虽好,但因为它性味偏寒,更适合湿热体质的朋友;对于脾胃虚寒、肾虚精滑的朋友需慎用。
用量方面,车前草鲜品每日不超过300克,长期服用需配伍温性食材(如生姜、陈皮)调和。
作者: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肾病科 主治医师 苏卓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